许化溪: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纪委书记,第二研究方向领衔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省“333工程” 二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理事,美国路易维尔大学,日本岐阜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先后承担“863”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重点及省撑计划等20余项。获省部级二、三等奖7项。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J.immunol,Eur J immunol,Vaccine,Int immunol,J Microbiol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总SCI影响因子105.06,出版教材和专著20部。 邵世和: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医学院病原诊断系主任,第三方向领衔人。江苏大学引进人才,吉林省微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新世纪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微生物学学会理事,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省自然重点及省撑计划等10余项。获省部级二、三等奖5项。 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 J Virol,Eur J Inflamm, Vaccine,J Microbiol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总SCI影响因子58.78,出版教材和专著20部。 邵启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院副院长,中国免疫学移植免疫学分会常委、副秘书长,江苏省免疫学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镇江市医学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免疫调节与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胸腺退化机制、non-conding RNA与卵巢癌发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临床医学专项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2项和江苏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加973、863、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级项目8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持江苏省重点教学教改项目和江苏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各1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在Oncogene、Nucleic Acids Res、Cell Death Dis、J Biomed Nanotechnol、J Immunol、Mol Neurobiol、J Cel Biochem和Int Immunopharmaco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578,总总SCI影响因子76.177。先后主译、主编和参编30余部相关专著和教材。担任《临床检验杂志》编委和J Cell Biochem、Clin Exp Immunol、Cell Biol Int、Int Immunopharmacol、Asia Pac J Clin Nutr、Biodrugs和J Nanosci Nanotechnol.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 王胜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院副院长。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委员、Member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等。先后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项目,美国路易维尔大学,香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合作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项目)、临床医学专项和社会发展项目等课题9项。在Am J Pathol、J Clin Endocrinol Metab、Eur J Immuno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31篇,SCI累计SCI影响因子82,最高影响因子6.5,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 钱晖: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临床检验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9及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一直从事间质干细胞的损伤修复及间质干细胞与肿瘤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基金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10余项。已发表论文100多篇,SCI收录论文49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8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5本,合计40余万字,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周红: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北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科研工作重点为血栓止血的研究,涉及凝血与纤溶分子的蛋白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多年来围绕凝血系统与肿瘤细胞的运动、迁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血栓形成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国际性杂志Blood,Thromb Haemost,Cell Res, Clin & Exp Immunol等发表论文3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到80,最高单篇影响因子达到11.98,共被引用337次,单篇最高引用129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2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一项。 黄新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4年于日本岐阜大学微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日本(甲类)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有关伤寒沙门菌致病机理研究,首次发现伤寒沙门菌的z66鞭毛抗原的编码基因并揭示其具有二相鞭毛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特性,建立了伤寒沙门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分析系统,并应用于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下基因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并验证了在应激早期PhoP、OmpR、Mig14,RpoE与RpoS对伤寒沙门菌侵袭相关的毒性基因表达调节作用。近年来获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5项目;在国际微生物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